風吹風吹,吹動苑裡的風
苗栗縣
苑裡鎮
生活
苑裡,一個位於苗栗縣西南角的濱海城鎮,放眼整個苗栗縣,苑裡是少數擁有大片平原的行政區,來自大安溪的溪水灌溉這片平坦的沖積扇,帶來豐饒的收成,也讓苑裡有著「苗栗糧倉」的美稱。同時,苑裡也是苗栗少數以閩南人居多的城鎮,他們習得道卡斯族的藺草編織工藝,藺草、芋頭及稻米,支撐了苑裡居民的生活及情感記憶。
2022年九合一大選,苑裡小鎮選出了一位年輕鎮長--劉育育,他以13989票獲選,與尋求連任的劉秋東差距了將近10%的票數。育育與在地夥伴組成了毋免拜託聯盟,用85天的時間,突破了苑裡傳統地方政治,聯盟夥伴們以「毋免拜託」為口號,訴求公開透明的新鎮政,帶來了屬於小鎮的新氣象。
這樣的改變並不是三個月就能完成,從零到勝選,這條苑裡年輕人的路,背後是團隊在地方將近十年的積累。故事,要從十年前的一場地方運動說起。
2022年九合一大選,苑裡小鎮選出了一位年輕鎮長--劉育育,他以13989票獲選,與尋求連任的劉秋東差距了將近10%的票數。育育與在地夥伴組成了毋免拜託聯盟,用85天的時間,突破了苑裡傳統地方政治,聯盟夥伴們以「毋免拜託」為口號,訴求公開透明的新鎮政,帶來了屬於小鎮的新氣象。
這樣的改變並不是三個月就能完成,從零到勝選,這條苑裡年輕人的路,背後是團隊在地方將近十年的積累。故事,要從十年前的一場地方運動說起。
接受採訪中的苑裡鎮長劉育育 攝影:彭雅倫
返鄉的起點
「迷人ㄟ海岸邊/美麗ㄟ好景致/無意誤風車/轉來轉去/轉來阮苑裡……」——苑裡反風車婦女歌唱團改編〈風吹風吹〉歌曲。
十年前,德商英華威公司來到苗栗海線,開發了竹南風場、後龍風場、通苑風場(通霄、苑裡),在這片美麗的海岸線,插上了一支又一支的陸基風機。然而,開發單位通過環評後,通霄卻有2隻風機無法取得所有土地管理單位的同意,於是在後續環差程序中,將原先通宵海岸線的2支風機移到苑裡,同時又在苑裡新增3隻風機,一來一回之間,苑裡海岸將被安上14支風機,與相鄰的通霄15支風機數量相去不遠。
不同的是,苑裡的海岸線僅僅2公里多,相比通霄有著15公里的海岸線,要在不足3公里的海岸線上插滿14支風機,無倫是在「距離」或是「密度」上,都將對民眾生活帶來極大的衝擊。然而,主要開發的英華威公司,卻沒有善盡與在地居民溝通的責任,鄰近海岸線的苑裡相親開始組織自救會,訴求訂定《風機設置距離規範》,保障能源設施周邊居民的生活品質,從此走上了抗爭的這條路。
對育育來說,這條路也是他返鄉的起點。
婦女歌唱隊,抗爭這條路
一方有難,八方來援,是那個社會運動風起雲湧的年代中最好的寫照。
那幾年的苗栗遍地烽火,有反瘋車的苑裡,反火葬場開發踐踏石虎棲地的後龍,還有反對強徵土地的竹南大埔張藥房等,在一個個社會運動現場,除了在地鄉親之外,許多的青年朋友穿梭在各議題現場協助組織論述,與在地鄉親一起用肉身擋下施工的怪手。
在苑裡,動身起來的鄉親埋鍋造飯,於風機施工現場輪班守夜,由於反風車就發生在自己家鄉,當時人在台北工作的育育,也向工作單位請了長假,投入家鄉的反風車運動。
反風車運動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由於環評相關程序已完成,策略上只能採用艱苦的「陣地戰」阻擋風機施工,鄉親們時常得在烈日曝曬的海邊,組成人牆或是用鐵鍊將自己綁在風機基座的方式,防止施工廠商進入,這種行動代價是高昂的,除了受傷掛彩,許多參與者都得要面臨開發方的訴訟追殺。
育育也觀察到,反風車運動的過程多由男性主導,參與這場運動的六、七十歲的女性,他們通常是沉默的一群,會避免站在鏡頭前或接受採訪,他們常說「阿我不會講,讓我頭家講」--或許是男性主宰了家中經濟命脈,所以稱老公為「頭家」,也習慣將權力跟話語權讓渡給男性。
但在這樣的過程中,育育卻也在其中發現,女性長輩們會用隱晦的方式展現自己的力量,育育回憶起:「有次我被警察抓起來抬走,一般如果是男生要阻止警察抓人,就會去拉警察,可是阿姨們是用碎碎念的攻擊方式,一直唸那個警察。」「阿姨們就會唸說欸,這個女孩子這麼漂亮,你這樣用他的腳骨斷掉,你是要怎樣負責?」,一直唸一直唸,在被抓補的那個當下,就會覺得「哇,這種力量還蠻溫暖的,碎碎唸的力量」。
「迷人ㄟ海岸邊/美麗ㄟ好景致/無意誤風車/轉來轉去/轉來阮苑裡……」——苑裡反風車婦女歌唱團改編〈風吹風吹〉歌曲。
十年前,德商英華威公司來到苗栗海線,開發了竹南風場、後龍風場、通苑風場(通霄、苑裡),在這片美麗的海岸線,插上了一支又一支的陸基風機。然而,開發單位通過環評後,通霄卻有2隻風機無法取得所有土地管理單位的同意,於是在後續環差程序中,將原先通宵海岸線的2支風機移到苑裡,同時又在苑裡新增3隻風機,一來一回之間,苑裡海岸將被安上14支風機,與相鄰的通霄15支風機數量相去不遠。
不同的是,苑裡的海岸線僅僅2公里多,相比通霄有著15公里的海岸線,要在不足3公里的海岸線上插滿14支風機,無倫是在「距離」或是「密度」上,都將對民眾生活帶來極大的衝擊。然而,主要開發的英華威公司,卻沒有善盡與在地居民溝通的責任,鄰近海岸線的苑裡相親開始組織自救會,訴求訂定《風機設置距離規範》,保障能源設施周邊居民的生活品質,從此走上了抗爭的這條路。
對育育來說,這條路也是他返鄉的起點。
婦女歌唱隊,抗爭這條路
一方有難,八方來援,是那個社會運動風起雲湧的年代中最好的寫照。
那幾年的苗栗遍地烽火,有反瘋車的苑裡,反火葬場開發踐踏石虎棲地的後龍,還有反對強徵土地的竹南大埔張藥房等,在一個個社會運動現場,除了在地鄉親之外,許多的青年朋友穿梭在各議題現場協助組織論述,與在地鄉親一起用肉身擋下施工的怪手。
在苑裡,動身起來的鄉親埋鍋造飯,於風機施工現場輪班守夜,由於反風車就發生在自己家鄉,當時人在台北工作的育育,也向工作單位請了長假,投入家鄉的反風車運動。
反風車運動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由於環評相關程序已完成,策略上只能採用艱苦的「陣地戰」阻擋風機施工,鄉親們時常得在烈日曝曬的海邊,組成人牆或是用鐵鍊將自己綁在風機基座的方式,防止施工廠商進入,這種行動代價是高昂的,除了受傷掛彩,許多參與者都得要面臨開發方的訴訟追殺。
育育也觀察到,反風車運動的過程多由男性主導,參與這場運動的六、七十歲的女性,他們通常是沉默的一群,會避免站在鏡頭前或接受採訪,他們常說「阿我不會講,讓我頭家講」--或許是男性主宰了家中經濟命脈,所以稱老公為「頭家」,也習慣將權力跟話語權讓渡給男性。
但在這樣的過程中,育育卻也在其中發現,女性長輩們會用隱晦的方式展現自己的力量,育育回憶起:「有次我被警察抓起來抬走,一般如果是男生要阻止警察抓人,就會去拉警察,可是阿姨們是用碎碎念的攻擊方式,一直唸那個警察。」「阿姨們就會唸說欸,這個女孩子這麼漂亮,你這樣用他的腳骨斷掉,你是要怎樣負責?」,一直唸一直唸,在被抓補的那個當下,就會覺得「哇,這種力量還蠻溫暖的,碎碎唸的力量」。
婦女歌唱隊 圖片:劉育育提供
「我們今天這群婦女,我們就是沒法度用嘴巴來表達我們的心聲,所以我們才來改編風吹風吹這條歌,來表達我們對英華威對這個政府滿腹的怒火還有不滿」
有了那一次的經驗,育育找了運動現場一群感情好,愛聊天的鄉親姊妹們,組織「婦女歌唱隊」,他們以集體創作的方式,改編平時耳熟能詳的台語歌曲,成為唱出自己心聲的抗爭歌曲,在運動現場,時常見到苑裡婦女歌唱站上台隊打先鋒,用一首一首的歌曲訴說苑裡海岸的無奈故事。
抗爭漫長的過程裡,婦女歌唱隊讓這些女性們從後台走到前台,找到屬於自己的戰鬥位置,用歌聲展現力量,為自己、也為運動夥伴們打氣。而這股力量不只讓阿姨們有機會組織在一起,共同討論運動的推展,也在遇到運動經費拮据時,阿姨們想到了可以用過去擅長的藺草編織,做出漂亮的藺草製品販賣,以籌措經費。
就這樣,原先激烈的運動現場,成了另類的藺草加工廠,喚醒苑裡女性對藺草的身體記憶與手工技藝,也為日後掀海風團隊復振藺草編織埋下了根基。
少年人掀海風
在反風車運動暫時落幕後,育育也面臨了生涯的抉擇。當時是2014年,318反服貿運動帶來的劇烈震盪仍在台灣各地迴盪,人們對於新社會、新時代有著豐富的想像力與行動力,要跟上狂飆的社會浪潮,抑或是留在地方深耕?
育育與夥伴們在參與318運動的過程中,思考著社會運動不同的可能性,與其被動地採取對抗的姿態,更應該主動的深入爬梳地方脈絡,挖掘地方「好」的發展方向,創造美好的迴響,這也是他們一起成立「苑裡掀海風」的初衷。
「當你自己的生命也投注在這個地方的生活,就會有很多心得,你會覺得好像戴了一副新的眼鏡在這個地方重新生活,所以你就會挖掘到不同的地方DNA」
掀海風團隊希望透過在地網絡的建立,連結人進而產生行動,從「反瘋車運動」、婦女歌唱隊、結識阿姨阿姆與藺草文化,就是下段旅程的起頭。
藺草編織曾是支撐苑裡的重要產業,藺編婦女能為家庭帶來可觀的收入,苑裡七言古詩一句「人重生女不生男」,曾說明了女性的重要性。直到70年代藺草產業衰退後,家家戶戶從事編織的盛況慢慢消失,連帶著藺草種植也逐漸式微。
有了那一次的經驗,育育找了運動現場一群感情好,愛聊天的鄉親姊妹們,組織「婦女歌唱隊」,他們以集體創作的方式,改編平時耳熟能詳的台語歌曲,成為唱出自己心聲的抗爭歌曲,在運動現場,時常見到苑裡婦女歌唱站上台隊打先鋒,用一首一首的歌曲訴說苑裡海岸的無奈故事。
抗爭漫長的過程裡,婦女歌唱隊讓這些女性們從後台走到前台,找到屬於自己的戰鬥位置,用歌聲展現力量,為自己、也為運動夥伴們打氣。而這股力量不只讓阿姨們有機會組織在一起,共同討論運動的推展,也在遇到運動經費拮据時,阿姨們想到了可以用過去擅長的藺草編織,做出漂亮的藺草製品販賣,以籌措經費。
就這樣,原先激烈的運動現場,成了另類的藺草加工廠,喚醒苑裡女性對藺草的身體記憶與手工技藝,也為日後掀海風團隊復振藺草編織埋下了根基。
少年人掀海風
在反風車運動暫時落幕後,育育也面臨了生涯的抉擇。當時是2014年,318反服貿運動帶來的劇烈震盪仍在台灣各地迴盪,人們對於新社會、新時代有著豐富的想像力與行動力,要跟上狂飆的社會浪潮,抑或是留在地方深耕?
育育與夥伴們在參與318運動的過程中,思考著社會運動不同的可能性,與其被動地採取對抗的姿態,更應該主動的深入爬梳地方脈絡,挖掘地方「好」的發展方向,創造美好的迴響,這也是他們一起成立「苑裡掀海風」的初衷。
「當你自己的生命也投注在這個地方的生活,就會有很多心得,你會覺得好像戴了一副新的眼鏡在這個地方重新生活,所以你就會挖掘到不同的地方DNA」
掀海風團隊希望透過在地網絡的建立,連結人進而產生行動,從「反瘋車運動」、婦女歌唱隊、結識阿姨阿姆與藺草文化,就是下段旅程的起頭。
藺草編織曾是支撐苑裡的重要產業,藺編婦女能為家庭帶來可觀的收入,苑裡七言古詩一句「人重生女不生男」,曾說明了女性的重要性。直到70年代藺草產業衰退後,家家戶戶從事編織的盛況慢慢消失,連帶著藺草種植也逐漸式微。
掀海風團隊藺草編織 圖片:育育提供
掀海風團隊以擅長的田野調查、論述及策展等方式,開始記錄藺草產業的豐厚歷史,有關於人習得技藝的生命故事、編織手法的身體記憶,也有關乎產業種植、製作到銷售的各項知識,掀海風也設計教案前進中小學,讓新一代的苑裡人共享關於藺草的記憶與技藝。
而在重新復振藺草產業的過程裡,藺編婦女從過去的「女工」變成了指導教學的「藺草老師」,被賦予新的身分,展現苑裡女性的新力量。
百年老市場
苑裡鎮上的公有零售市場(簡稱苑裡市場),座落於最熱鬧的「天下為公,世界大同」街區,最早於清朝以「市集」型態存在,直到1907年日本人基於公共衛生的觀念建立市場,成為當時新竹州最大的海鮮市場,山海豐富的物產在此匯集:鯊魚餅、鯊魚丸、肉圓,苑裡人的家鄉味都在此傳承延續,無論歷史意義或是地方情感上,苑裡市場都是一塊瑰寶,然而,地方上也一直存在「老市場是否應改建」的討論。
育育與夥伴們十分好奇攤商對於「市場改建」的想法,他們進入市場做田野調查,並以策展形式呈現田野成果,在這座苑裡大冰箱裡,他們結識許多做裁縫、賣菜、賣魚的阿姨們,對這些攤商而言,他們只是小人物,從沒想過自己的故事可以被這樣認識,這是很好的互惠互動關係,而對於掀海風團隊來說,田野調查的成果公共化,則是對受訪者負責,也是為他們賦權的重要取徑。
對育育來說,新鎮政追求的不是大建設、大發展,而是希望重新塑造鎮公所的組織文化,在每個細節上專注,透過公私協力的方式,鬆動公務人員傳統施政的想法,就能夠去長出不一樣的施政方法。
風繼續吹
2023年6月,長期關注市場議題的育育,用鎮長新身分帶領苑裡鎮公所,提出了新建市場與歷史建築通盤考量的「全區規劃」方案,然而在苑裡鎮民代表會的臨時會中,代表會認為未見詳細的建築圖說,也沒有上級核定補助的公文而遭到擱置,但對鎮公所來說,由經濟部所核定的數千萬經費補助,若是沒有經過鎮民代表會通過墊付案,恐將因時程內未執行而被收回,屆時無論何種形式的改建,都將給鎮庫帶來龐大的壓力。
苑裡市場的討論還沒有結束,接下來幾年作為鎮長的育育,一定還有許多的磨合及考驗得克服,但如同韋伯在《政治作為一種志業中》結論所說:「若非再接再厲地追求在這世界上不可能的事, 可能的事也無法達成。」
在最小的地方自治體裡,做最基進的翻轉,考驗行動者的毅力,也磨練對於大小事的判斷力,政治是理想主義者險惡的江湖,是要有耐心出勁而緩慢的去穿透硬木板的工作,更要學習快狠準地把握機會,避開危險。然而,正是有著清澈的眼神與理想,有著經歷過磨練的耐心,才能夠在層層的阻礙中,走出自己的路。
從社會運動、地方創生、到政治場域,我們看到育育始終不變的價值取向,是對人的細膩關注,是透過行動鬆動結構,讓人們生出自信,長出屬於自己的主體性,對於他所努力付出的故鄉苑裡亦然。
訪談結束,離開鎮公所的時候,徐徐的海風吹上來,我們想著這陣風是如何從苑裡海邊的運動現場,吹過山腳下的藺草田,吹過郭芝苑故居的門前,才吹過我們還有些溫熱的臉頰,如果這陣風不停下來,或許在遙遠的某處的田埂上,就會與美麗的花朵相逢。
而在重新復振藺草產業的過程裡,藺編婦女從過去的「女工」變成了指導教學的「藺草老師」,被賦予新的身分,展現苑裡女性的新力量。
百年老市場
苑裡鎮上的公有零售市場(簡稱苑裡市場),座落於最熱鬧的「天下為公,世界大同」街區,最早於清朝以「市集」型態存在,直到1907年日本人基於公共衛生的觀念建立市場,成為當時新竹州最大的海鮮市場,山海豐富的物產在此匯集:鯊魚餅、鯊魚丸、肉圓,苑裡人的家鄉味都在此傳承延續,無論歷史意義或是地方情感上,苑裡市場都是一塊瑰寶,然而,地方上也一直存在「老市場是否應改建」的討論。
育育與夥伴們十分好奇攤商對於「市場改建」的想法,他們進入市場做田野調查,並以策展形式呈現田野成果,在這座苑裡大冰箱裡,他們結識許多做裁縫、賣菜、賣魚的阿姨們,對這些攤商而言,他們只是小人物,從沒想過自己的故事可以被這樣認識,這是很好的互惠互動關係,而對於掀海風團隊來說,田野調查的成果公共化,則是對受訪者負責,也是為他們賦權的重要取徑。
對育育來說,新鎮政追求的不是大建設、大發展,而是希望重新塑造鎮公所的組織文化,在每個細節上專注,透過公私協力的方式,鬆動公務人員傳統施政的想法,就能夠去長出不一樣的施政方法。
風繼續吹
2023年6月,長期關注市場議題的育育,用鎮長新身分帶領苑裡鎮公所,提出了新建市場與歷史建築通盤考量的「全區規劃」方案,然而在苑裡鎮民代表會的臨時會中,代表會認為未見詳細的建築圖說,也沒有上級核定補助的公文而遭到擱置,但對鎮公所來說,由經濟部所核定的數千萬經費補助,若是沒有經過鎮民代表會通過墊付案,恐將因時程內未執行而被收回,屆時無論何種形式的改建,都將給鎮庫帶來龐大的壓力。
苑裡市場的討論還沒有結束,接下來幾年作為鎮長的育育,一定還有許多的磨合及考驗得克服,但如同韋伯在《政治作為一種志業中》結論所說:「若非再接再厲地追求在這世界上不可能的事, 可能的事也無法達成。」
在最小的地方自治體裡,做最基進的翻轉,考驗行動者的毅力,也磨練對於大小事的判斷力,政治是理想主義者險惡的江湖,是要有耐心出勁而緩慢的去穿透硬木板的工作,更要學習快狠準地把握機會,避開危險。然而,正是有著清澈的眼神與理想,有著經歷過磨練的耐心,才能夠在層層的阻礙中,走出自己的路。
從社會運動、地方創生、到政治場域,我們看到育育始終不變的價值取向,是對人的細膩關注,是透過行動鬆動結構,讓人們生出自信,長出屬於自己的主體性,對於他所努力付出的故鄉苑裡亦然。
訪談結束,離開鎮公所的時候,徐徐的海風吹上來,我們想著這陣風是如何從苑裡海邊的運動現場,吹過山腳下的藺草田,吹過郭芝苑故居的門前,才吹過我們還有些溫熱的臉頰,如果這陣風不停下來,或許在遙遠的某處的田埂上,就會與美麗的花朵相逢。
圖片:苑裡百年老市場災後重建自救會
然而2018年,一把無名火將這座百年市場燒的僅剩斷垣殘壁,雖然隔年在眾人的努力下,苑裡市場取得「歷史建築」的文資身份,但苑裡市場的議題來到了:究竟要擱置文資身分、追求新穎的市場;還是有機會成為保存歷史、新舊共榮的菜市場?
新的地方想像與傳統的政治作風,在市場這個議題上發生了激烈的碰撞。
出來拼搏
「你要走向跟大城市一樣都是購物商場,就是你們所謂的『這卡有發展』?還是我們掀海風團隊做社區營造,這個路徑才是可以彰顯地方的價值?」
「政治人物與行政機關擁有非常多的決定權,他可以主導路徑的差別,那你要不要為你的價值立場出來拼搏?」
掀海風團隊的育育,在地方的文化、教育、產業著墨施力,但當他為了市場議題四處奔走,卻不得其門而入時,他選擇走上最嚴苛的一條路——選舉,希望透過參選,將社會行動持續擴大。參選或許不在過去的人生排程裡面,然而當許多條件累積起來,參選對育育來說,就是一項運動的形式,讓其所捍衛的價值立場,在選舉過程可以被討論,進而浮上檯面被眾人所選擇。
在毋免拜託聯盟裡,連同育育一共提名了三位候選人,訴求參與、透明、新政治,也將長期關心的文化及教育議題作為主要政見,不走傳統的動員米粉場模式,而是以詳盡的政見論述及參與式的討論,紮紮實實舉辦了40場的政見發表會,每場都有自發性參與的民眾,團隊利用政見發表會打造了參與式民主的場域。
育育擅長將艱澀的概念轉化為簡單直白的話語,用台語將團隊六大核心政見說明到所有人理解,同時也向鄉親分析如何讀懂預算書,與民眾一同做政策討論。這樣的「新」政見發表會,就像一場大型地方公共事務工作坊,沒有人要成為英雄,而是希望把政治權力交還到民眾的手上。
「我過去辦了40場的政見發表會,每一場我知道鎮民最震驚的,原來是一年鎮公所的預算將近五億,那麼多的預算用在哪?我們希望做到乾淨、透明,讓陽光照進鎮公所」
政見發表會的講台上,換上一身俐落西裝的育育,手拿著麥克風,向所有鎮民公開說明自己的主張,堅定的眼神跟語氣,跟10年前在運動現場育育戰鬥的身影並無二致,雖然投入選戰只有短短的85天,但苑裡鄉親們對於新鎮政的期待,也讓劉育育以將近三千票的差距,55%的得票率,送進鎮公所。
新鎮政 心鎮政
選舉過程是嚴苛的挑戰,選上了更是一個備受檢視的新身分。這位新鎮長,過去大部分的時間投身參與社會運動及社區經營,他沒有政治經驗,但有一個兩百多人的行政機關,正等著他的到來。
新的地方想像與傳統的政治作風,在市場這個議題上發生了激烈的碰撞。
出來拼搏
「你要走向跟大城市一樣都是購物商場,就是你們所謂的『這卡有發展』?還是我們掀海風團隊做社區營造,這個路徑才是可以彰顯地方的價值?」
「政治人物與行政機關擁有非常多的決定權,他可以主導路徑的差別,那你要不要為你的價值立場出來拼搏?」
掀海風團隊的育育,在地方的文化、教育、產業著墨施力,但當他為了市場議題四處奔走,卻不得其門而入時,他選擇走上最嚴苛的一條路——選舉,希望透過參選,將社會行動持續擴大。參選或許不在過去的人生排程裡面,然而當許多條件累積起來,參選對育育來說,就是一項運動的形式,讓其所捍衛的價值立場,在選舉過程可以被討論,進而浮上檯面被眾人所選擇。
在毋免拜託聯盟裡,連同育育一共提名了三位候選人,訴求參與、透明、新政治,也將長期關心的文化及教育議題作為主要政見,不走傳統的動員米粉場模式,而是以詳盡的政見論述及參與式的討論,紮紮實實舉辦了40場的政見發表會,每場都有自發性參與的民眾,團隊利用政見發表會打造了參與式民主的場域。
育育擅長將艱澀的概念轉化為簡單直白的話語,用台語將團隊六大核心政見說明到所有人理解,同時也向鄉親分析如何讀懂預算書,與民眾一同做政策討論。這樣的「新」政見發表會,就像一場大型地方公共事務工作坊,沒有人要成為英雄,而是希望把政治權力交還到民眾的手上。
「我過去辦了40場的政見發表會,每一場我知道鎮民最震驚的,原來是一年鎮公所的預算將近五億,那麼多的預算用在哪?我們希望做到乾淨、透明,讓陽光照進鎮公所」
政見發表會的講台上,換上一身俐落西裝的育育,手拿著麥克風,向所有鎮民公開說明自己的主張,堅定的眼神跟語氣,跟10年前在運動現場育育戰鬥的身影並無二致,雖然投入選戰只有短短的85天,但苑裡鄉親們對於新鎮政的期待,也讓劉育育以將近三千票的差距,55%的得票率,送進鎮公所。
新鎮政 心鎮政
選舉過程是嚴苛的挑戰,選上了更是一個備受檢視的新身分。這位新鎮長,過去大部分的時間投身參與社會運動及社區經營,他沒有政治經驗,但有一個兩百多人的行政機關,正等著他的到來。
圖片:毋免拜託聯盟 — 苑裡作伙行
在民間習慣了做事無拘無束的狀態及步調,進入公所後公務人員行事的章法與邏輯,都必須重新適應與學習,對育育最有感的是:在民間可以有許多天馬行空的想法,只有手上有資源,想到了就可以馬上行動,並且容許「失敗」的可能性,但公部門的資源是公共的,每一步都要謹慎地釐清決策的「公共價值」何在,面對民意機關的監督、科層組織的堆疊或是主計制度的把關,讓公部門的每一步都得走的正確,也因此走得緩慢。
育育在角色轉換的過程當中,學習如何成為一位地方首長,同時他也期待展現公務人員的能動性:「我覺得這個跟社會運動一樣,我們要的不是只有英雄,而是所有的人全部動起來的能動性,當每個人都找到他在這個崗位跟角色上他可以做的事情,這個組織就會長的不一樣,那他的社會影響力也會不一樣 。」
對育育來說,即使挾著漂亮的選舉結果進到鎮公所,但有些法規是不能改變的,能夠改變的是找回整個組織的動力,有時他就在鎮長室裡邀請課室同人席地而坐,辦理團體動力工作坊,有時他也會沒有防備的直接與同仁彼此交流想法,這些都是希望讓鎮公所能夠更貼近在地,而追求行政社造化與公私協力就是他的方法。
「我來了很像是外星人,他們覺得我很奇怪」
2018年苑裡市場發生大火後,重建作業進度停滯,即使將新建市場與歷史建築修復分割處理,新建市場的工程案仍然2度流標,隨著重建工程停擺,鐵圍籬包圍的市場建物,堆滿了被隨意拋棄的垃圾,育育上任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希望——打開圍籬。
他希望讓民眾都能看到歷史建築,在開放的狀態下了解工程進度,他找來課室主管及相關承辦說明他的想法,然而所有人都被嚇壞了。
同仁分析打開圍籬的可能風險:也許會變成治安死角、可能會有街友流連、增加公所的管理成本,但育育認為圍籬阻隔鎮民對市場的關心,也阻隔了認識苑裡珍貴文化資產的機會,他坦承的向公所同仁訴說自己的真實心情:
「那個圍籬很像是我們政府跟人民中間的一道心牆,這個心牆是人民不認識歷史建築,公部門擔心歷史建築被破壞,在一個害怕的心情下,用阻隔的方式來回應這樣的害怕,但鎮民也會因為阻隔,不會認識到圍籬內歷史建築的珍貴。」「我想要把這個心牆拆掉」
這席話說完,大家似乎感受到了什麼,有人找來想為市場做事的木工師傅,育育找了掀海風團隊撰寫導覽牌文字,有同仁找來了過去工程剩餘的木料,承辦同仁也持續對接,將垃圾清理乾淨。一個月以內,圍籬被打開了,建成了一座綠圍籬的景觀平台,市場的歷史建築裡再也沒有垃圾。
育育在角色轉換的過程當中,學習如何成為一位地方首長,同時他也期待展現公務人員的能動性:「我覺得這個跟社會運動一樣,我們要的不是只有英雄,而是所有的人全部動起來的能動性,當每個人都找到他在這個崗位跟角色上他可以做的事情,這個組織就會長的不一樣,那他的社會影響力也會不一樣 。」
對育育來說,即使挾著漂亮的選舉結果進到鎮公所,但有些法規是不能改變的,能夠改變的是找回整個組織的動力,有時他就在鎮長室裡邀請課室同人席地而坐,辦理團體動力工作坊,有時他也會沒有防備的直接與同仁彼此交流想法,這些都是希望讓鎮公所能夠更貼近在地,而追求行政社造化與公私協力就是他的方法。
「我來了很像是外星人,他們覺得我很奇怪」
2018年苑裡市場發生大火後,重建作業進度停滯,即使將新建市場與歷史建築修復分割處理,新建市場的工程案仍然2度流標,隨著重建工程停擺,鐵圍籬包圍的市場建物,堆滿了被隨意拋棄的垃圾,育育上任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希望——打開圍籬。
他希望讓民眾都能看到歷史建築,在開放的狀態下了解工程進度,他找來課室主管及相關承辦說明他的想法,然而所有人都被嚇壞了。
同仁分析打開圍籬的可能風險:也許會變成治安死角、可能會有街友流連、增加公所的管理成本,但育育認為圍籬阻隔鎮民對市場的關心,也阻隔了認識苑裡珍貴文化資產的機會,他坦承的向公所同仁訴說自己的真實心情:
「那個圍籬很像是我們政府跟人民中間的一道心牆,這個心牆是人民不認識歷史建築,公部門擔心歷史建築被破壞,在一個害怕的心情下,用阻隔的方式來回應這樣的害怕,但鎮民也會因為阻隔,不會認識到圍籬內歷史建築的珍貴。」「我想要把這個心牆拆掉」
這席話說完,大家似乎感受到了什麼,有人找來想為市場做事的木工師傅,育育找了掀海風團隊撰寫導覽牌文字,有同仁找來了過去工程剩餘的木料,承辦同仁也持續對接,將垃圾清理乾淨。一個月以內,圍籬被打開了,建成了一座綠圍籬的景觀平台,市場的歷史建築裡再也沒有垃圾。
苑裡市場景觀平台 攝影:彭雅倫
對育育來說,新鎮政追求的不是大建設、大發展,而是希望重新塑造鎮公所的組織文化,在每個細節上專注,透過公私協力的方式,鬆動公務人員傳統施政的想法,就能夠去長出不一樣的施政方法。
風繼續吹
2023年6月,長期關注市場議題的育育,用鎮長新身分帶領苑裡鎮公所,提出了新建市場與歷史建築通盤考量的「全區規劃」方案,然而在苑裡鎮民代表會的臨時會中,代表會認為未見詳細的建築圖說,也沒有上級核定補助的公文而遭到擱置,但對鎮公所來說,由經濟部所核定的數千萬經費補助,若是沒有經過鎮民代表會通過墊付案,恐將因時程內未執行而被收回,屆時無論何種形式的改建,都將給鎮庫帶來龐大的壓力。
苑裡市場的討論還沒有結束,接下來幾年作為鎮長的育育,一定還有許多的磨合及考驗得克服,但如同韋伯在《政治作為一種志業中》結論所說:「若非再接再厲地追求在這世界上不可能的事, 可能的事也無法達成。」
在最小的地方自治體裡,做最基進的翻轉,考驗行動者的毅力,也磨練對於大小事的判斷力,政治是理想主義者險惡的江湖,是要有耐心出勁而緩慢的去穿透硬木板的工作,更要學習快狠準地把握機會,避開危險。然而,正是有著清澈的眼神與理想,有著經歷過磨練的耐心,才能夠在層層的阻礙中,走出自己的路。
從社會運動、地方創生、到政治場域,我們看到育育始終不變的價值取向,是對人的細膩關注,是透過行動鬆動結構,讓人們生出自信,長出屬於自己的主體性,對於他所努力付出的故鄉苑裡亦然。
訪談結束,離開鎮公所的時候,徐徐的海風吹上來,我們想著這陣風是如何從苑裡海邊的運動現場,吹過山腳下的藺草田,吹過郭芝苑故居的門前,才吹過我們還有些溫熱的臉頰,如果這陣風不停下來,或許在遙遠的某處的田埂上,就會與美麗的花朵相逢。
編註:苑裡市場重建預算案已於2023年8月4日通過。
風繼續吹
2023年6月,長期關注市場議題的育育,用鎮長新身分帶領苑裡鎮公所,提出了新建市場與歷史建築通盤考量的「全區規劃」方案,然而在苑裡鎮民代表會的臨時會中,代表會認為未見詳細的建築圖說,也沒有上級核定補助的公文而遭到擱置,但對鎮公所來說,由經濟部所核定的數千萬經費補助,若是沒有經過鎮民代表會通過墊付案,恐將因時程內未執行而被收回,屆時無論何種形式的改建,都將給鎮庫帶來龐大的壓力。
苑裡市場的討論還沒有結束,接下來幾年作為鎮長的育育,一定還有許多的磨合及考驗得克服,但如同韋伯在《政治作為一種志業中》結論所說:「若非再接再厲地追求在這世界上不可能的事, 可能的事也無法達成。」
在最小的地方自治體裡,做最基進的翻轉,考驗行動者的毅力,也磨練對於大小事的判斷力,政治是理想主義者險惡的江湖,是要有耐心出勁而緩慢的去穿透硬木板的工作,更要學習快狠準地把握機會,避開危險。然而,正是有著清澈的眼神與理想,有著經歷過磨練的耐心,才能夠在層層的阻礙中,走出自己的路。
從社會運動、地方創生、到政治場域,我們看到育育始終不變的價值取向,是對人的細膩關注,是透過行動鬆動結構,讓人們生出自信,長出屬於自己的主體性,對於他所努力付出的故鄉苑裡亦然。
訪談結束,離開鎮公所的時候,徐徐的海風吹上來,我們想著這陣風是如何從苑裡海邊的運動現場,吹過山腳下的藺草田,吹過郭芝苑故居的門前,才吹過我們還有些溫熱的臉頰,如果這陣風不停下來,或許在遙遠的某處的田埂上,就會與美麗的花朵相逢。
編註:苑裡市場重建預算案已於2023年8月4日通過。
苑裡掀冊店 攝影:彭雅倫
李嶽
南庄幸福巴士司機。
大甲人,在新竹-大甲間的海岸線打滾多年,30歲開始移居山城。
南庄幸福巴士司機。
大甲人,在新竹-大甲間的海岸線打滾多年,30歲開始移居山城。
島生新竹誌
撰文|鄧君婷、陳光斌、彭皓昀、張家安、王志文、李嶽、彭雅倫
攝影|林峻寬、彭雅倫
編輯|鄧君婷、李嶽
主編|彭雅倫
撰文|鄧君婷、陳光斌、彭皓昀、張家安、王志文、李嶽、彭雅倫
攝影|林峻寬、彭雅倫
編輯|鄧君婷、李嶽
主編|彭雅倫
特別感謝
水窩Shui Vo、六香田農場、保生宮廟口香腸攤、社團法人台灣豐禾子協會、苑裡鎮公所、寬容度影像工作室、新安診所、寶山鄉保生宮、寶山客家民謠研究協會。
王玉琴、田守喜、李武松、林冠彰、林峻寬、郭玉翎、陳昌鈐、陳藝欣、莊正燈、彭良均、劉盈昌、謝文光、謝圓圓。
水窩Shui Vo、六香田農場、保生宮廟口香腸攤、社團法人台灣豐禾子協會、苑裡鎮公所、寬容度影像工作室、新安診所、寶山鄉保生宮、寶山客家民謠研究協會。
王玉琴、田守喜、李武松、林冠彰、林峻寬、郭玉翎、陳昌鈐、陳藝欣、莊正燈、彭良均、劉盈昌、謝文光、謝圓圓。
參考資料:
苦勞網,〈風機叢林 運動和政治 苑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苦勞網網站: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73858。
天下雜誌,〈不想再被笑苗栗國 書店、咖啡店與魚丸店老闆,用40場說明會選贏不敗鎮長〉,天下雜誌網站: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4038
公民行動影音資料庫,〈《燦爛時光會客室》第291集:從社運走向社區 「掀海風」深耕苑裡〉,公民行動影音資料庫網站:https://www.civilmedia.tw/archives/99339
欣傳媒,〈「苑裡掀海風」推廣小農產品、藺草編織 掀文化傳承的風〉,欣傳媒網站:https://www.xinmedia.com/article/193035
苦勞網,〈風機叢林 運動和政治 苑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苦勞網網站: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73858。
天下雜誌,〈不想再被笑苗栗國 書店、咖啡店與魚丸店老闆,用40場說明會選贏不敗鎮長〉,天下雜誌網站: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4038
公民行動影音資料庫,〈《燦爛時光會客室》第291集:從社運走向社區 「掀海風」深耕苑裡〉,公民行動影音資料庫網站:https://www.civilmedia.tw/archives/99339
欣傳媒,〈「苑裡掀海風」推廣小農產品、藺草編織 掀文化傳承的風〉,欣傳媒網站:https://www.xinmedia.com/article/19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