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貓出沒!沖一杯大屯火山的生態小情歌
台北市
北投區
生活
大屯火山咖啡主理人阿瑋轉職為咖啡農夫,每次看到整園區生意盎然都特別開心。(攝影/林蔚靜)
你知道,北投產咖啡豆嗎?
如果不說,可能很少有人聯想到:離自己居住環境這麼近的溫泉勝地及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是栽種咖啡豆的絕佳之地。我們尋尋覓覓從農友口中,找到了帶著使命的咖啡農友侯奕瑋,見到他時總是笑得燦爛、親切又溫暖,感受到他身上那股來自土地的踏實與質樸。
小時候居住在北投石牌的「火的意志 大屯火山咖啡Volcano 29」主理人侯奕瑋,取的品牌名字略帶骨氣,他一邊笑說,完全沒料到有一天會變成有機咖啡農場的主人,一邊遞給我們一瓶瓶自家咖啡豆冷淬泡製出來,清透明亮、酸中回甘的黑咖啡。喝一口沁涼的咖啡冷粹,原來大屯火山長出來的咖啡豆是這樣層層疊疊、輕盈輪轉的回甘風土滋味啊!
如果不說,可能很少有人聯想到:離自己居住環境這麼近的溫泉勝地及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是栽種咖啡豆的絕佳之地。我們尋尋覓覓從農友口中,找到了帶著使命的咖啡農友侯奕瑋,見到他時總是笑得燦爛、親切又溫暖,感受到他身上那股來自土地的踏實與質樸。
小時候居住在北投石牌的「火的意志 大屯火山咖啡Volcano 29」主理人侯奕瑋,取的品牌名字略帶骨氣,他一邊笑說,完全沒料到有一天會變成有機咖啡農場的主人,一邊遞給我們一瓶瓶自家咖啡豆冷淬泡製出來,清透明亮、酸中回甘的黑咖啡。喝一口沁涼的咖啡冷粹,原來大屯火山長出來的咖啡豆是這樣層層疊疊、輕盈輪轉的回甘風土滋味啊!
穿過過去產茶的古道,才能來到一片寬闊的咖啡園。(攝影/林蔚靜)
好奇驅使下,我們跟著阿瑋的摩托車來到大屯山的古道裡,路邊只是起點,他指著這條模糊的路徑說,這裡早期是產茶葉的古道,在不遠處有許多當年遺留下的茶籽長成的小茶樹,然後得穿過樹林、才能有另一番天地。陪同我們的小夥伴是阿瑋的大兒子東佑,他手拿著昆蟲盒與捕蟲網,聲音宏亮,問他為何願意跟爸爸上山?他說,「我很喜歡跟爸爸來咖啡園、喜歡抓昆蟲,我也很喜歡上自然課!」看他沿途走走停停、折返繞回,就知道他想在爸爸的有機咖啡園中,看看有哪些被他巧遇的生態寶貝。
阿瑋說,早在清朝時代,北投這一帶的山林裡就已經充滿各式經濟作物:茶樹、鳳梨、桶柑、綠竹筍等,「我外祖父以前在山上種許多相思樹,砍下來當燒成炭再挑下山賣錢,這裡以前也是產茶的地方,有許多茶園。」他說,當年大屯火山的茶園繁盛、生產的紅茶外銷國外,到了後期才轉到北投市場的紅茶攤販冷泡紅茶一袋作販售。茶園遍佈的景緻在《草山紅》一書中記載:
「十九世紀末期,來台美國商人愛德華·格里(Edward Greey)到淡水後,聽聞大屯山有興盛的茶產業,特別前往勘查,拍到一張滿山坡綠意盎然的茶樹與茶農的面容,後來刊登在當時知名的《法蘭克.萊斯利新聞》畫報上而受到矚目…。」
「大屯山茶樹的身世起源,應是十八世紀晚期中國福建地區移民,帶著茶籽跨越臺灣海峽以後,進入大屯山區種植的茶樹,惟其品種應相當多元,並非由特定品種擴散開來,更重要的是,這些來自各地的茶籽,隨著移民定居大屯山區的過程,成為這一代茶樹的初代祖先。」
阿瑋說,早在清朝時代,北投這一帶的山林裡就已經充滿各式經濟作物:茶樹、鳳梨、桶柑、綠竹筍等,「我外祖父以前在山上種許多相思樹,砍下來當燒成炭再挑下山賣錢,這裡以前也是產茶的地方,有許多茶園。」他說,當年大屯火山的茶園繁盛、生產的紅茶外銷國外,到了後期才轉到北投市場的紅茶攤販冷泡紅茶一袋作販售。茶園遍佈的景緻在《草山紅》一書中記載:
「十九世紀末期,來台美國商人愛德華·格里(Edward Greey)到淡水後,聽聞大屯山有興盛的茶產業,特別前往勘查,拍到一張滿山坡綠意盎然的茶樹與茶農的面容,後來刊登在當時知名的《法蘭克.萊斯利新聞》畫報上而受到矚目…。」
「大屯山茶樹的身世起源,應是十八世紀晚期中國福建地區移民,帶著茶籽跨越臺灣海峽以後,進入大屯山區種植的茶樹,惟其品種應相當多元,並非由特定品種擴散開來,更重要的是,這些來自各地的茶籽,隨著移民定居大屯山區的過程,成為這一代茶樹的初代祖先。」
阿瑋說,一開始是門外漢,田間管理、採收後的後續加工都不會,好在有貴人相助。(攝影/林蔚靜)
聽二舅說,2003年桶柑得病,台灣農業恰巧當時鼓勵農民種植咖啡苗,於是二舅就在北投大屯火山的山坡地上試種咖啡樹,一種就是20年;上千棵的咖啡樹,生長在45度的陡坡上,每次採摘都得費點體力。如今茶園沒落,往咖啡園的路徑也非常原始,得撥開樹枝走出自己的路徑,他說,自己一開始是咖啡門外漢,田間管理、咖啡處理都不擅長,買了書做研究、嘗試後發現與書本上的描述有頗多差異,然而咖啡一年一收時程告急,等不及土法煉鋼。他想著,當時書上大多國外案例,反倒應該去請教中南部的咖啡農友、拜訪農園及咖啡店才對。「當時北部沒有人在教怎麼種咖啡、果實要怎樣處理,所以最後漸漸式微,反倒是中南部農民對於栽種與加工非常在行,所以台灣咖啡多以中南部為主。」透過朋友介紹參觀農園,只要有機會他就去學,位於阿里山鄒築園方政倫感受到他的熱誠,與他分享教授咖啡栽種方式、務農經驗,以及乾式水洗的關鍵,讓他短時間內功力大增。
當中的一期咖啡園區視野特別好,眺望關渡平原,光是看著市景與咖啡樹就特別放鬆。(攝影/林蔚靜)
我們穿過林間,來到大屯山南面的北投山腰處,眼前一株株枝幹延伸滋長的咖啡樹、伴隨著陣陣蟬鳴、鳥叫,踩在腳下的,是生意盎然的野花、野草,用手撥開草叢往下摸,指尖觸碰到一片濕潤的土壤。我們走進佔地兩公頃、海拔高度300公尺、無邊界的咖啡園,踏上幾階土丘,眼前一片開闊,放眼望去盡是台北市及北投士林區、關渡平原,淡水河與基隆河在眼前蜿蜒開來,這真的是令人驚呼的一級視野啊,再辛苦好像有這大景相伴也無憾了!兒子蹲在圓池畔觀察水中生物,我們和阿瑋站在置高點望著遠方發呆,看著這千棵咖啡樹的「大屯29莊園」,好像一切都靜止了。
一會兒阿瑋悠悠講述自己小時候住在石牌、後來才搬到北投鬧區的歷程,工作後到貿易公司上班,發現自己並不喜歡這樣的生活,一場病後思考很多,也想起了二舅荒廢的咖啡園,討論後決定接手,創立「火的意志 大屯火山咖啡Volcano 29」品牌,29取自「二舅」諧音,有感念之意,背後有他對自己的期許:「我在北投長大、待在北投這麼多年,卻不太認識這片土地,既然北投有這樣的物產,也想做點什麼、為這地方帶來一些發展,讓自己沒有遺憾。」
一會兒阿瑋悠悠講述自己小時候住在石牌、後來才搬到北投鬧區的歷程,工作後到貿易公司上班,發現自己並不喜歡這樣的生活,一場病後思考很多,也想起了二舅荒廢的咖啡園,討論後決定接手,創立「火的意志 大屯火山咖啡Volcano 29」品牌,29取自「二舅」諧音,有感念之意,背後有他對自己的期許:「我在北投長大、待在北投這麼多年,卻不太認識這片土地,既然北投有這樣的物產,也想做點什麼、為這地方帶來一些發展,讓自己沒有遺憾。」
兒子喜歡跟他一起來園區,因為阿瑋降低對生態的打擾,豐富的生物鏈就是孩子的自然科學教室。(攝影/林蔚靜)
他認為自己在意的是生態、不是產量和便利,所以園區蔓草叢生、樹上滿是蜘蛛網、爬行的昆蟲、被網羅的昆蟲,這些都是兒子最喜愛的自然教室朋友。「我在這片土地上得到最大的啟發,就是別做太多!」他一邊描述著從咖啡樹看到的生命奧妙,「剛開始第一件事情就是拔草,沒想到拔最乾淨的那一年,咖啡收成很差。」因為保水度不足、草根系與土壤的互生關係斷裂,昆蟲也失去棲息地,「就是要給它們一點時間,就會從死氣沈沈轉為生命旺盛,有時候我會在山上亂搞,移植咖啡樹,枯萎後不理它,過一陣子又冒出新芽。」
他一年只在採收前、採收後除二次草,不灑水、不施肥,夏天太熱就休耕,在旁人眼中好像很懶惰,實際上他希望將破壞降到最低。「夏天是所有生物生命力旺盛的季節,不太適合人類進去。」等到十月採收期前才去整理、修剪樹幹、等待果實成熟,相信嗎?他有六、七年沒有澆水,因為他算準了每年有兩千毫米的降雨量,對咖啡樹來說,足夠了!「我們看似是這塊土地的主宰者,但實際上來到這裡就是想跟土地學習,我也是這麼多生物其中一員,然而最困難的是如何融入他們。」
大屯火山的土壤有特殊礦物質、土質造就獨特咖啡風味,此外,阿瑋也藉由覆蓋來保水、並時時觀察土壤變化。(攝影/林蔚靜)
於是,這片土地上沒有農藥、沒有除草劑,唯一盡心盡力的,就是讓自然生態共存。「生態不是講講而已,走進用心栽種農作的農民田裡,看田間生物的生態系就能略知一二。」他帶我們到一個下凹的土洞處蹲了下來,用手扳開,整個土層的斷面在眼前清楚展現,他說,由於大屯山系的土壤是經過活火山噴發後長期風化,擁有獨特的礦物質與稀有元素安山岩,微生物根系互生關係旺盛,加上過去這片土地栽種過相思樹,土壤裡蘊藏豐富氮肥,這樣的地力條件只要養得好、咖啡樹就會長得好,「我觀察土壤、感覺到它無時無刻都在變化、充滿生命。我想做實驗,留著立面,可以更清楚看這些土壤肥沃狀態與每一個土層狀態的變化。」喝咖啡的人,自然可以品嘗到風土最直接的滋味。
冷淬咖啡的風味因為火山土壤關係,特別甘醇,顯現出此區咖啡豆的特性。(攝影/林蔚靜)
申請了慈心綠保審認、MOA有機審認,有次慈心邀請生態學家林青峰架設紅外線攝影,除了穿山甲、大冠鷲、深山竹雞,夜間竟然照到一隻麝香貓,他非常驚喜!他看著麝香貓的排泄物,從中翻出咖啡豆,開心滿足地笑說:「這才是名符其實的麝香咖啡豆啊!」他把這些豆子拿來做麝香咖啡,這一杯麝香咖啡蘊藏的是非常真實的生態性!「這杯麝香咖啡不是圈養麝香貓,而是自然狀態下吃下去,由牠的腸道排出、產生獨特的發酵風味,帶有甜度,我當然要撿來製作麝香貓咖啡。」聽他描述神采奕奕,我們仿若跟著回到他製作一批麝香貓咖啡豆的當下,洗一洗、乾燥、去殼成生豆,「你知道嗎?撿到的完全沒有瑕疵豆,因為他們會挑好果實吃,沖泡起來跟圈養硬塞給牠們的風味完全不同。」
曾經有麝香貓出沒,他取排泄物中的咖啡豆,做成名符其實的麝香咖啡,用這杯咖啡來論述這片土地的故事。(攝影/林蔚靜)
我們聊著聊著,在大好日光下喝著咖啡,他說,放眼望去世界著名火山產地咖啡風味都因土壤物質獨特而產生豐富風味,而大屯火山咖啡是台灣唯一有此條件的咖啡,土壤帶有鎂、鐵等珍貴微量元素,產出的咖啡豆酸度低、喉韻回甘,「我初期做蜜處理、利用曝曬過程讓果膠吸收空氣濕度,這時糖分滲入帶走酸度,很受歡迎。」搭配中烘培,產生焦糖香、堅果、奶油香氣,產生令人難忘的回甘純粹。他為了讓更多人認識火山咖啡的魅力,結合世界知名火山產區的坦尚尼亞的吉力馬札羅山咖啡與自己的咖啡作為特調,他自己非常喜歡。之後陸續也因風味獲得「北台灣精品咖啡評鑑台北市冠軍」,因友善種植獲得「台北市第一位綠色保育標章的咖啡莊園」殊榮,他笑說,會得獎是因為自己認知大自然不可抗,「農作不應該規格化、而是順應自然,因為每天氣候不同、生長自然不同;反倒要規格化的,是後續的加工後端。」
「喝自己的好咖啡、感受到這是這片土地賦予我的味道,那我可以為這片土地做什麼?」他開始到北投有機市集擺攤、透過社群發文分享理念,他說,有時難免會擔心產量 — — 現在在兩個產區的年產量約一公噸,烘培後產出一半的熟豆。量多一人處理不來、量少沒東西分享,即便如此,他仍樂在其中。「我一直在等著,到底什麼時候產量才會達到理想的產量?這兩年的產量有逐漸增加,只要每年有進步一點點,就會更好。」在有機市集上,他也認識了很多在地的農友們、也參與「T22北投地域活化」都市農業串連活動、「北投樂活節」擔任北投特色主打,從咖啡中帶出生態環境的認知,連結北投農友與在地居民對友善土地的共識,「這一杯咖啡的價值,就在於跟大家一起分享生態環境的重要與這片土地的故事。」大家不會只是默默努力,而是拿回話語權,大家手牽起、站出來說故事,「這樣才算完成這杯咖啡的使命。」
「喝自己的好咖啡、感受到這是這片土地賦予我的味道,那我可以為這片土地做什麼?」他開始到北投有機市集擺攤、透過社群發文分享理念,他說,有時難免會擔心產量 — — 現在在兩個產區的年產量約一公噸,烘培後產出一半的熟豆。量多一人處理不來、量少沒東西分享,即便如此,他仍樂在其中。「我一直在等著,到底什麼時候產量才會達到理想的產量?這兩年的產量有逐漸增加,只要每年有進步一點點,就會更好。」在有機市集上,他也認識了很多在地的農友們、也參與「T22北投地域活化」都市農業串連活動、「北投樂活節」擔任北投特色主打,從咖啡中帶出生態環境的認知,連結北投農友與在地居民對友善土地的共識,「這一杯咖啡的價值,就在於跟大家一起分享生態環境的重要與這片土地的故事。」大家不會只是默默努力,而是拿回話語權,大家手牽起、站出來說故事,「這樣才算完成這杯咖啡的使命。」
阿瑋說,在北投有一群人以身體力行方式,去表達他們對這片土地的愛,彼此共好,在一次機會中,他與陳明章老師的專輯聯名,對他來說意義非凡。(攝影/林蔚靜)
目前因為產量少,一有貨就可以到北投淳覺植饌、KAF咖啡、有明心、Grass Mountain Coffee咖啡等處,不過偶爾還是會撲空啦!因為阿瑋只有一個人,產量不多。像他這樣略帶傻勁的作為及理念,也蔓延到北投各角落,有天,他接到了音樂人陳明章工作室的夥伴的電話,「我的第一款聯名商品就是『再會吧!北投』陳明章老師音樂專輯與濾掛包。」他說自己很感謝,以咖啡這樣一個外來物種與歐美飲食習慣,要去接受它是北投在地飲食文化並不容易,仰賴陳明章老師這些年在北投耕耘、對台灣整體文化的影響力與推薦,才讓北投咖啡受到關注。他感受到對方就是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北投在地夥伴,「陳老師與團隊們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讓更多人意識到土地關係、在地文化傳承;而我藉由栽種咖啡、在意這片土地生態,可以看出我們都對這塊土地有很大的情感。」每年月琴民謠祭他都會身體力行出現表示支持,彼此共好。
現在的他,非常享受身為農人穿梭在林間生態中的北投生活,「我一直認為,底蘊足夠、做任何事情都會成功;就像我把土壤、自然生態照顧好,收成自然會慢慢變好。」兒子此時也呢喃著,原來他看到了他今日的目標了,「這裡!」孩子驚喜看到葉子上的蚱蜢,小心翼翼想要把牠抓進籠子裡,看來這一趟與爸爸到自然共生的咖啡樹園裡來,收成一定很開心!
現在的他,非常享受身為農人穿梭在林間生態中的北投生活,「我一直認為,底蘊足夠、做任何事情都會成功;就像我把土壤、自然生態照顧好,收成自然會慢慢變好。」兒子此時也呢喃著,原來他看到了他今日的目標了,「這裡!」孩子驚喜看到葉子上的蚱蜢,小心翼翼想要把牠抓進籠子裡,看來這一趟與爸爸到自然共生的咖啡樹園裡來,收成一定很開心!
不做什麼,就是對這片土地最大的貢獻,雖然目前產量不大,但土地也慢慢給予回饋。(攝影/林蔚靜)
因為想要讓生物有水源,他特別製作了一處圓形的蓄水荷花池,經常與孩子一起上山,享受父子倆的農務與生態生活。(攝影/林蔚靜)
侯奕瑋
土生土長北投人,有感上班族日常工作與土地脫節,在病後毅然決然接手二舅的咖啡園,成為北台灣重要的有機咖啡園園主、成立品牌「火的意志 大屯火山咖啡Volcano 29」,參與在地市集活動做友善環境理念推廣。
土生土長北投人,有感上班族日常工作與土地脫節,在病後毅然決然接手二舅的咖啡園,成為北台灣重要的有機咖啡園園主、成立品牌「火的意志 大屯火山咖啡Volcano 29」,參與在地市集活動做友善環境理念推廣。
撰文者/孫維利
曾擔任《Sense好感雜誌》雜誌副主編、《Shopping Design》雜誌及其他生活風格媒體之特約採訪記者,於2017年獨立接案至今,品牌規劃及社群經營、刊物內容執行、行銷及採訪撰文、活動策展等,近十年從事生活風格線記者,喜愛自然環境、居家生活,也喜歡熱愛料理及身心療癒的事物,個性喜歡接觸有趣或有意義的事物。sunwork.11@gmail.com
曾擔任《Sense好感雜誌》雜誌副主編、《Shopping Design》雜誌及其他生活風格媒體之特約採訪記者,於2017年獨立接案至今,品牌規劃及社群經營、刊物內容執行、行銷及採訪撰文、活動策展等,近十年從事生活風格線記者,喜愛自然環境、居家生活,也喜歡熱愛料理及身心療癒的事物,個性喜歡接觸有趣或有意義的事物。sunwork.11@gmail.com
島生北投誌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島嶼文化共生協會
執行單位| 顧火人設計工作室
企劃統籌|邱珮瑗、孫維利
企劃撰文|孫維利
攝 影|林蔚靜
特別感謝|王建傑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島嶼文化共生協會
執行單位| 顧火人設計工作室
企劃統籌|邱珮瑗、孫維利
企劃撰文|孫維利
攝 影|林蔚靜
特別感謝|王建傑